油封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油封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余晓晖互联网或拉平微笑曲线

发布时间:2021-01-25 16:14:54 阅读: 来源:油封厂家

余晓晖:互联网或拉平“微笑曲线”

随着工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制造业开始变得尤其重要,微笑曲线的低端可能会慢慢抬升。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一度陷入低迷的GE响应美国奥巴马政府号召,押宝回归工业,酝酿发展“工业互联网”,并将其称为一次新的产业革命。无独有偶,在世界范围内,有同样想法的不止GE一家。为了适应产业发展趋势,德国包括西门子等企业提出了“工业4.0”的倡议。中国也将两化融合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两化深度融合”。

“虽然是不同的提法,但是他们的本质是相通的,内涵是相同的,方向是一致的。”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总工程师余晓晖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简称CEI)记者。  在余晓晖看来,不管是“两化深度融合”,还是“工业互联网”、“工业4.0”,都是要通过广义的互联网技术最终提高工业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打破生产的地域分割、优化与用户市场的关系。  转变工业发展方式  CEI:我们看到除了数据链、传感器、服务器等技术突破外,互联网与工业融合更像是一种基于自动化的数据整合。互联网与工业融合解决方案的核心技术支撑究竟是什么?  余晓晖:首先要明确互联网在其中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互联网思维,另一个是互联网技术。  目前,尤其在中国,互联网所具有的开放、分享、协作、平等、交互等思维正在深刻影响工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企业更为注重用户的需求体验和企业间的协同分工。  而互联网技术应该是一个更广义的概念。它并不单单指的是具有连接属性的宽带网络技术,还应该包括具有感知属性的物联网技术,具有信息处理属性的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具有控制属性的嵌入式控制技术,以及具有交互属性的各种软硬件工具平台。  从实质看,具有网络连接功能和分析计算功能的一整套技术支撑体系正是所谓的“信息物理系统(CPS)”,最早由美国在2005年提出。  CEI:这个信息物理系统具有什么样颠覆性的技术创新?  余晓晖:主要的颠覆性技术创新有三个方面。一是终端领域的技术创新,表现为生产环节的传感和控制装置成本大幅下降,以及消费环节的智能终端普及和各类交互软件的涌现。二是网络领域的技术创新,主要表现为宽带网络不断演进,速率和普及率大幅提升。三是云端领域的技术创新,各类云服务平台逐渐成熟,大数据分析应用领域不断拓宽。  CEI:工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具有变革意义的产业核心价值是什么?  余晓晖:互联网与工业融合最核心的价值,就是能够推动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建立未来工业经济范式。  具体来说,如果建立起高度智能化的工业生产体系,生产效率肯定会大幅度提高。这也是GE在宣传“工业互联网”时所强调的。我们目前所提倡的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这些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工业领域时,可以对机器设备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汇集、分析和决策反馈,实现机器设备的智能运转和远程操控。那么,柔性制造、智能制造、数字工厂等模式也就应运而生了。  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不会再像过去,消费者从生产者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出的产品中选择性消费,而是会提出个性化的定制需求。企业与用户之间的联系会变得更紧密,成为全方位的交互关系。企业可以快速响应用户具体需求,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和生产方法,实现个性定制化生产,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所以,在未来按需生产、大批量的定制肯定会成为现实。  互联网向工业的渗入,也会打破地理空间限制,实现更大范围的网络协同制造。在互联网的平台上汇集资金、创意、工具、服务等企业生产所需的要素和资源,推动各产业链环节形成网络化的组织形态,达到甚至超越以往通过地理空间集聚所产生的协同分工效果。那么,从这方面看,工业生产会出现新的模式,比如众包设计、众筹融资、异地协同制造和云制造。  不同概念殊途同归  CEI:那你怎么看待美国、德国、中国提出的“工业互联网”、“工业4.0”和“两化深度融合”?这三个概念有何异同?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差异?  余晓晖:这三个概念殊途同归,都是指用传感器、工业大数据、无线网络改变生产流程,让工厂、车间的流程实现自动化,是对生产制造环节的革命,是工业服务业的发展,也是物联网在工业环境的运用。  美国和德国走得比较靠前,其工业发展具有较好的技术基础,已经经过了工业1.0到2.0到3.0,加上信息技术的应用自然发展到这个程度了,因此突出强调在制造环节的改造,实现智能制造。  德国提“工业4.0”,上升到国家战略,是要维持巩固制造业地位,所以其强调的是数字工厂,装备、生产线、车间都可以智能化。美国很多生产制造环节不在国内,美国的工业已经空心化了,想回归制造业并不容易,所以他们提“工业互联网”,是要在先进制造业里,通过创新道路找到新技术,保持优势地位。  而我国工业起步比较晚,工业虽大但不强,制造环节的技术禀赋不足。互联网与工业融合目前还侧重在对生产流程两端的改造,例如研发、采购、营销、服务等环节,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变。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我国也将与德国、美国一样,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生产全生命周期的变革。  CEI:目前中国工业和互联网的融合处在什么样的发展阶段?  余晓晖:中国现在提到的工业和互联网的融合,涉及的面比美国和德国都要广,还要考虑营销服务、工业管理,从全产业链上进行变革。过去,我国是从信息化的角度提出“两化融合”,没有太多强调智能化的特征。中国发展电子商务,把产业链生产的末端问题解决了;中国正在将管理信息化、数字化,将把生产资料环节的问题解决了;但是制造环节还没有做到。  所以现在中国提倡的工业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要做的事情更多,而且更强调的是互联网向工业领域深度渗透的过程对工业产业链、价值链整体引发的变革。  在中国,通过这些年近距离对多个行业的观察,与消费者的距离远近成为决定互联网与工业融合路径的关键因素。基本上,沿着整个产业链,由下游消费品行业开始,越靠近下游及最终用户的行业越早发生变革,变革的领域和环节越多。  比如说现在已经看到的,在手机行业,小米与服务结合得非常紧密。这是因为消费品行业最靠近消费者,面对多变的消费需求,因此互联网给消费品行业带来的挑战是其他任何行业无法企及的。  移动社交营销、个性化定制、众包研发等创新模式多源自消费品企业,分别涉及研发设计、加工制造以及营销等多个环节。装备行业和原材料由于离最终用户远近不同,受互联网影响的时间和程度有着较大差异。  变革影响将显  CEI:互联网与工业融合的概念和应用,在给劳动生产部门带来巨大效率的同时,将给资本构成带来什么变化?  余晓晖:工业企业要部署互联网应用,必须要有相关的基础设施和软件系统,而这必然会带来固定资本投资的增加。但是,互联网与工业的融合,能够优化全社会的资本构成。在成本降低,消除信息不对称后,资本产出率相对来说会提高。  那对于劳动力的要求会不会更高?肯定会,企业对人力资源的依赖路径会由数量依赖变为质量依赖。当工业生产自动化水平大幅度提高、生产过程高度智能化时,比如以前依赖人的技能,以后是采用工业机器人,可以通过传感器感知生产环境、生产线,改进生产环节,大量重复性操作的工种会减少,高强度和高危险性的工种也会被取代。  如果工业生产中大量采用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那么生产过程所涉及的人工干预的环节肯定需要员工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和知识,比如进行数据分析、做程序员或者设计人员等。  CEI:总的来说,对于整个产业会造成怎样的革命性变革和影响?  余晓晖:从全球范围来看,过去的三十年间,随着全球化的分工和市场资源全球配置,生产加工和装配的环节转移到了中国、东南亚。以前提过微笑曲线,认为生产附加值更多地体现在两端的设计和销售,中间的制造环节处于微笑曲线的低端。  但是,随着工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制造业开始变得尤其重要,不管是对中国、美国还是德国,都是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曲线可能会逐渐改变,以后可能服务端和制造的结合会更紧密,微笑曲线的低端可能会慢慢抬升。  CEI:在推进互联网工业应用的工作中,你觉得最大困难是什么?  余晓晖:我觉得最大的困难是中国企业在互联网工业应用方面的内在动力不足。企业最关注的肯定是利润。如果通过较小的人力成本和扩大规模的方式就可以赚到钱,而不需要去考虑别的方式,企业通过简单的方式生产就可以生存,就没有动力提升自己。  与美国和德国相比,中国制造业的基本模式是靠要素优势、劳动力低廉、环境约束宽松,同时利润不高,主要占据产业链低端。因此大部分企业目前可以通过人力成本和扩大规模的方式盈利。所以中国的要素、制度、环境资源的约束改革必须强化,这种资源扭曲必须调整过来。当外部环境的改革和内在动力同时具备了,才是最重要的。  美国制造业、互联网产业都很强。德国的制造业、信息技术很强,互联网产业比较弱。中国互联网产业很大,产业链完整,互联网相对比较强。发挥中国的比较优势,推动中国工业和互联网的融合,应该还是要从互联网开始。  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快,服务业推广成效明显,而且企业更敢创新。这些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会考虑是不是要向下游发展,是不是可以与制造业结合,从与企业关联性最高的消费品产业着手,成功之后企业会再考虑是不是可以把互联网技术推广到传统产业。  中国工业的发展目标是转型升级、成为真正的工业强国。现在能够做的是把中国在ICT领域的优势和工业结合起来,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

简约二居室装修

100平米装修效果图

北京房屋整体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