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封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油封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人民日报面对微博文化批评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0-02-03 07:55:23 阅读: 来源:油封厂家

本报记者 陈原

一个网友在发微博。 人民图片

一个网友在发微博。 人民图片

微博不微。人民图片

信息爆炸与媒介膨胀,注定了这是一个人人享有话语权的时代。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媒介,每个人都是演说家。一个社会前进的步伐,正是在各种声音的争鸣与引导中摸索前行。

但是,众声喧哗之中,总有一些杂芜之音,通过公共或者个人的媒介,给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带来这样或那样的困扰。而真正理性与智慧的思考,则因缺位而显得更加弥足珍贵。

从本期开始,《文教周刊》推出连续报道,分析当下文化批评存在的问题与得失,展望文化批评未来的发展,以期通过培育文化批评的健康生态,促进整个社会与文化的和谐发展。

——编者

撬开批评的大门

个个都有麦克风 人人都是通讯社

互联网的普及,对专业的文化批评来说,其权威地位并没有动摇,反而还扩大了影响力。因为传统媒体刊登的文化批评文章通过转载、互动等形式传播到网络里,不但提高了文章的阅读量,也让这些文字有机会转化为网络批评,直接介入新兴媒体;另外,大量电子刊物、网站的文化评论同样由文化评论家和理论家撰写,让那些原本只在报刊露面的作者因此增加了发言的渠道,增强了他们的文化干预能量。

博客出现后,一方面为专业文化批评增添了一条便捷的发言渠道,许多评论家和专业学者纷纷开辟博客,直接发文,省略了媒体的取舍和编辑;一方面,一些有文化根基的网民也在博客里发表文化见解,有的水准还胜过职业评论家,产生了不少著名的网络评论写手;而且,大量跟帖的形成,既反映了社会的文化倾向,表现出网民对某一部作品、某一起事件、某一个人的关心程度,也明确显示了人们对文化评论的各种看法,促进了大众的文化批评。文化批评进入博客后,其明显的演变就是向社会敞开了大门,打破了专业的壁垒,增强了批评的尖锐性、时效性和社会反应度,还可以让我们在网络上清晰地看出批评带来的各方面影响,提高了文化批评的影响力,扩充了评论的队伍,增加了评论的容量。但是,由于博客的自主性,也让许多以博客为载体的文化批评火药味十足,似乎越激烈越有人关注,追求抢眼成为博客的目的,减弱了批评的理性分量,而成熟公允的批评常常沦入网络的犄角旮旯,门庭冷落车马稀,很难产生影响力。

一年多来,微博这个几乎没有门槛,无须任何底蕴的发言平台为所有人打开了大门,微博成了每个人自己的麦克风,也是每个人的通讯社。尽管人人都能写,但用区区140个字去吸引成千上万人的目光,确实可以考验出一个用户运用最短小的文字创造最大效果的能力,只是这文字不再拥有传统写作的习惯和审美标准,按照一位微博写手的话说,已经发展到“拼短语,拼新词,拼效应,拼杀伤,拼不说 ‘人话’”了,总之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当微博介入文化批评时,尽管提升了社会对文化的反馈速度,直截了当地反映了各类人的评判倾向,但也给文化批评带来了新的挑战。

名人叫阵的地盘

口水仗接二连三 泄私愤日益增多

博客和微博不仅是网络的舆论强势,而且声浪常常影响传统媒体,进而左右社会的批评声调。在这样的环境中,文化批评,包括大众批评和专业批评,都发生了质和量的变化。

博客和微博的时代,在乎的是规模效应和共振结果,尤其微博,是用最简短的语言表达最直接的批评,而且短短几行字,还要引起关注,于是,非理性、表象化、去本质,不能不成为其特征。“围观就是力量”,当大家都热中于博客和微博引发的刺激、轰动、对立、名人效应时,谁还有心思再耐心欣赏货真价实的文化批评呢?

从表面看,每个人的博客和微博是平等的,但事实是,关注度带来的是不平等,一个拥有千万人关注、百万粉丝的拥护,其话语权力是那些普通用户无法相比的,而关注度超高的微博又往往是文化明星,可谓名上加名。在微博的排行里,名列前茅的几乎清一色的演艺明星和节目主持,然后是那些知名度很高的作家写手。文化名人的博客和微博一旦介入批评,其上风上水是不言而喻的。如今的文化批评,名人效应已经非常明显,基本把握了走向和大势。一位网友说得很精当:“这里,是他们撒欢的自留地,也是万众瞩目的大广场;这里,是猛料频出的是非地,也是抢镜争艳的斗秀场。”文化名流品评世事、记录生活、议论文艺、发布影像,原本无可非议,但是,他们的博客和微博常常让文化批评转入另一个天地:

一是私人生活的全方位流露。演员姚晨被称为“微博女王”,她的微博关注度第一,除了明星效应外,里面确实透着一股浓郁的生活气息,或称有闻必录也未尝不可。据说粉丝因此可以更立体地了解姚晨。但歌手那英的漫不经意却引来了讨伐,原来她用手机发了一条微博,说自己为取演出服而由警车开道,最终的结果就是那英不得不发布道歉声明,拼命解释此事的缘起和自己的初衷。

二是明星之间大打口水仗。如王菲和方舟子为了“木制佛像能否点燃”在微博上各执己见,互相争辩,引起众多网友加盟。周立波利用微博不断发威,因各种问题与多人争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导致无数人围观并跟发微博参战。郭德纲的博客和微博在有关他的各类事件中都发挥了关键作用,表态、致歉、声明、争论,成为网上一大景观。

三是反批评。电视人马东原本既无博客,也无微博,但是为了反击批评,特意在新浪开通博客,文中直言别人的批评“不靠谱”。导演冯小刚的博客和微博,不但有反批评,还有口水仗,与对方你来我往,每次都可以掀起一阵狂澜。诸如此类的博客和微博,如今是一种风气,一遇批评或稍不如意,就会出言进攻,反唇相讥,毫无遮拦。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居其宏还对微博背后的商业利益驱使深感担忧。他说,传统文化批评大多是旁观者,而明星们基本都是当事人。有的明星背后还有经纪公司、制作公司等利益团队的操纵,许多微博的关注度和粉丝数量都是公司制造的结果,由于他们的忽悠,又不断积累更多的关注与粉丝,所以,这样的发言难得公正,可被关注的优势是其他发言望尘莫及的。

可以说,随意、简短、迅疾、浅显,加上粉丝、跟帖和围观的浩大声势,这些新兴网络批评的时代特征,正在稀释、瓦解传统的文化批评,动摇专业文化批评的地位,让文化批评日益向“大众会馆”靠拢。

维护批评的纯正

专业性不能丧失 理性支撑是关键

在微博的天地里,文化批评的主角往往是明星,不是评论家,他们以知名度决定话语权,靠粉丝赢得拥护,这种“秀”批评远远超过真正的文化批评,当他们以反批评来对付文化批评时,其先天强势更是文化批评的劲敌,而且很容易演变为口水大战。哈佛大学教授桑斯坦就曾经提醒人们注意“信息蚕茧效应”,即在网络上,人们只关心自己感兴趣的人和事,只跟随与自己气味相投的人。

据北京电影学院动漫学院院长孙立军教授分析,由于专业文化批评长期缺少棱角,四平八稳,反应迟缓,使观众在内心更企盼一种快捷、直率的信息,而微博正适应了这种需求。对明星生活和话语的渴望,再加上微博的天然特征,让人们特别关注明星的微博,希望由此看到率真、诚恳和真实的一面。但他们不应该忘记,这里常常是非理性、情绪化的所在,而这,正是文化批评的大忌,所以,不能以明星一时兴起的语言替代文化批评。从明星的博客和微博对文化批评的挑战,也应该给专业文化批评带来反思,是否应该改变那种不疼不痒的文风,让批评真正成为批评,建立一个健全的文化批评环境。

文化不同于科技、金融,发言权原本就是普及的,当博客和微博为所有人提供了自由发言的机会后,评判自然就变得铺天盖地。可惜,这些评判的关注度不是靠专业性,也不是靠理性,只有杀伤力、刺激性才能博得。这些批评也不是严格意义的文化批评,而是话题批评,以围观的数量来确定话题是否成立,内容也经常脱离了文化价值、市场价值的评价,而演变为琐事、闹事、无意义小事的争论。长此以往,非理性、去专业、缺思想的批评有可能就会掩盖真正的文化批评。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同道认为:本世纪以来,文化批评面临一次又一次挑战,而每次挑战之后,都是理性批评的萎缩,专业批评的后退,真正批评的尴尬,不能不说,文化批评正处于边缘化的境地。当网络批评成为大众文化批评的主流以后,具有文化质量、思辨色彩的批评更是不断被挤压或忽略。专业批评家无论怎样介入网络,影响都是极其有限的。如何提高大众批评的文化含量,尽量避免随意性和情绪化;如何保证精英批评的文化纯正,维护其专业性和理性的支撑,从而构建一个开放、自由、理性的批评空间,是我们当下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微博发展大事记(链接)

●2006年,博客技术先驱埃文·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创建的obvious公司最早推出了微博客,即“Twitter”服务。Twitter的问世把人类带入了微博的世界。

●2007年5月,从校内网起家的王兴建立饭否网,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提供微型博客服务的类 Twitter 网站。

●拥有数亿用户的腾讯于2007年8月13日推出了腾讯滔滔,此前微博类型均是以独立微博网站为主体。

●2009年2月开始,国内微博焕发出新的活力,在半年时间内,嘀咕网、即时客、Fexion网、9911微博客、同学网、我烧叨叨、贫嘴、Follow5、雷猴等一大批微博网站上线。

●2009年8月,新浪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而且迅速成长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微博。在新浪微博的带动下,综合门户网站微博、垂直门户微博、新闻网站微博、电子商务微博、SNS微博、独立微博客网站纷纷成立,中国进入微博的时代。

●2010年,人民网微博、搜狐微博、腾讯微博、网易微博等相继上线,这一年成为中国微博大发展的一年。

(樊弋滋)

美女的比大全

摄影模特

淫荡性感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