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封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油封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2012年上海广富林遗址考古获重要成果_[#第一枪]

发布时间:2021-06-07 11:23:34 阅读: 来源:油封厂家

2012年2月至8月,在上海市文物局的协调下,由上海博物馆主持,联合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和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组成的考古队对广富林遗址再次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本次发掘区地处广富林遗址的东南边缘区域,发掘实际面积为14190平方米。整个发掘区的南部发现了一条大致为东西向的河(湖)岸线,至遗址东缘转向北延伸,岸线以外主要为河湖相堆积。发掘确认,发掘区地层向岸线倾斜,呈北高南低的坡状堆积。北部地层堆积埋藏较浅,形成高地,崧泽文化、良渚文化的遗存主要位于北部的高地上。在高地与岸线之间的坡地上有钱山漾阶段、广富林文化堆积,皆呈坡状,广富林文化堆积在坡地上广泛分布,且北部较薄。

本次发掘共发现灰坑1054个、灰沟85条、水井338口、房址4座、墓葬38座、特殊遗迹15处,发掘出土器物约9000件。这些遗迹、遗物分别属于新石器时代、周代、汉代、宋元、明清等时期。其中较为重要的遗迹有崧泽文化时期的黄土台、良渚文化时期的墓地、广富林文化时期的房址等。

黄土台位于发掘区东部,由1个主台和4个副台组成。主台平面呈长条形,中部平坦,四周呈坡状倾斜,东西长约30米、南北宽约13米,面积约390平方米。主台由中心部分及东扩部分组成,中心部分东部近长方形,西部呈不规则形,两部分之间有一个狭长通道相连。东扩部分平面呈椭圆形,所处位置地势比中心部分相对低30厘米左右。从平面上看,主台的中心部位由黄土和红褐色土交错叠压,块状、不连续分布。其堆筑方式为搬运周边的生土堆积于当时地势较高处,未发现明显的夯筑迹象。堆土纯净,几无包含物。4个副台位于主台的东面和南面,年代与主台相当或略晚。该黄土台被宋元时期遗迹严重破坏,未能在土台上方或四周发现能说明其具体性质的迹象。

广富林文化F12

崧泽文化土台

除了黄土台外,崧泽文化时期的遗存还有墓葬、灰坑等遗迹,出土了一些较为精美的崧泽文化遗物。

良渚文化墓葬共34座,大致可分为三个墓地,其中东部的墓地较大,位于黄土台的东、西两侧,打破土台,该墓地共发现墓葬18座,大体呈东西向分布。墓葬均为竖穴土坑墓,平面呈长方形,墓向190°左右。葬式以仰身直肢葬为主,另有侧身葬、俯身葬、二次葬等特殊葬式。鼎、豆、圈足盘、双鼻壶是其基本器物组合。其中M332随葬品最为丰富。M332,长方形土坑竖穴,单人仰身直肢,墓向190°,墓圹长约190厘米、宽约65厘米、深8~10厘米。随葬品28件,有圈足罐、双鼻壶、豆盘、鼎、豆、石钺、玉锥形器及玉珠等,右脚外侧还随葬有猪的下颚骨。

良渚文化M332随葬器物

以往广富林遗址发掘时,已经确认了钱山漾阶段的遗迹及遗物,叠压于良渚文化层之上而被广富林文化层叠压,为确认三者之间的相对年代关系奠定了基础。本次发掘再次发现了这一时期的地层和遗迹。H2368位于发掘区西部,平面呈椭圆形,南北约3.3米,东西约2米,弧壁、圜底,填土可分三层,其中①、②层出土遗物较多,可辨器型有大鱼鳍足鼎等,③层为自然堆积,未见任何遗物。

广富林遗址是目前广富林文化堆积最为丰富的遗址,本次发掘也发现了较为丰富的广富林文化时期的遗存。F12位于发掘区东北部,是一座保存较好的广富林文化的地面式双间房屋,西北~东南走向。东西长约13米,南北宽约4米,面积约52平方米。中部发现一道隔墙,把F12分为两间,东部一间面积约19平方米,西部一间面积约33平方米。基槽不甚规整,经解剖,宽32厘米,深40厘米,填土为深褐色土,夹大量红烧土颗粒。墙体仅残存墙根,墙体拐角大致为直角,且拐角处均有柱洞发现,从倒塌的墙体判断应为木骨泥墙。东、西两间各发现门道一处,均朝南。东门道宽约0.9米,西门道宽约0.8米,门道两侧均发现小柱洞。F12的室内发现了部分活动面,为一层2~3厘米的垫土,活动面上发现水平散布的破碎陶片。灶址位于F12西间的西北部,平面呈椭圆形,长径95厘米,短径68厘米,弧壁,底近平,深6~8厘米,底为纯净黏土,有明显烧灼的炭痕,底部放置有罐、鼎、器盖残片。F12的周边还发现有室外活动面、散水等附属遗迹。活动面有压碎的大型器物。在西墙外侧放置有多件器物,可辨器形有鼎、缸、罐等。散水呈缓坡状,土质较硬,北墙外侧中部经过烧烤,呈红褐色,夹杂有红烧土块和细碎陶片,由此推测F12房顶为出檐式。此外在F12的西侧和西北,发现有三个陶片密集分布的陶片堆。H3738,位于发掘区中部,平面近长方形,直壁,平底,东西长5.26米,南北宽2.13米,深0.3米,出土大量陶片及石刀、石锛、石纺轮等石器。H3378,位于发掘区西部,平面为椭圆形,南北长约2.1米,东西长约2.3米,深度1.4米,直壁,平底,壁面修葺整齐。坑内堆积为黑褐黏土,夹杂有一定量草木灰痕迹和红烧土块,出土有陶盉、陶罐、陶釜等器物。此外还发现有葬狗坑等遗迹。

广富林文化石琮

本次发掘再次发现了广富林文化的多件玉石琮,以T5023④C层出土的石琮为例,其形制内圆外方,圆角,外壁略弧,素面,外径约14厘米、内径约9.5厘米、高9.8厘米。另发现多件残断玉琮。这些玉石琮的发现再次确认了广富林遗址是目前发现广富林文化时期最重要的遗址。

周代至汉代是广富林遗址人类活动的最重要时期之一,本次发掘普遍发现这一时期的地层堆积和大量的遗迹、遗物。H3717位于发掘区中南部,平面呈椭圆形,直壁,平底。南北长1.66米,东西长1.15米,出土有折线纹硬陶尊、泥质黑陶罐、泥质黑陶器盖、石镰、砺石等器物。

本次发掘又发现了一件较为完整的春秋时期青铜尊,高24.4厘米,口径22.5厘米,器型为敞口,高颈,扁圆腹,高圈足,腹部装饰以棘刺纹为主,2组变体云纹对称地分布于腹部两侧,口沿内壁上也对称地装饰有兽面纹。这件青铜尊是广富林遗址发掘出土的第三件青铜礼器,也是目前发现最为完整、体量最大的一件青铜礼器。除青铜尊外,发掘还出土了多件青铜工具和兵器。本次发掘还第一次出土了用于青铜冶铸的石范,仅存半块,应是用于范铸青铜斤,长方形,弧背,两侧有长条形槽,宽9.4厘米、高15.5厘米、厚5.2厘米。石范的出土证明周代上海地区古人已经掌握了青铜器制造的技术,是研究上海地区青铜冶铸史的重要材料。

唐宋以后也是广富林遗址人类活动较为频繁的时期,由于人类的行为,大量的唐宋以后水井和灰坑遗迹打破了较早时期的文化堆积,在发掘区南部及东南部边缘发现了宋代人们修整河岸、改造居住环境的遗迹。这些遗迹中出土的精美的遗物成为当时繁荣生活的象征。

2012年广富林遗址考古发掘,是建国以来上海年度发掘面积最大、参加单位最多的一次,此项工作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也得到了上海文物局等相关部门的鼎力支持。2012年度广富林遗址发掘再次发现了丰富的遗迹现象及大量文物,从而确认广富林遗址丰富的内涵,展现了上海古代从新石器时代直至宋元明清源远流长的历史,为了解广富林遗址的聚落布局、环境的变迁、人们的行为模式,以及探讨相互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库存电子元器件

电子设备用互感器

波轮洗衣机批发

厨用刀具